食品安全管理员的职责是:
1、配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本单位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2、定期协助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3、制定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4、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食品安全状况并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5、对食品安全检验工作进行管理;
6、对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管理,实施健康检查,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和病症的人员调离相关岗位;
7、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档案,保存各种检查记录;
8、所在单位发生疑似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时,协助单位及时报告卫生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配合监管部门调查处理;
9、协助所在单位定期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上交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综合自查报告,食品安全综合自查报告样式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10、与保证食品安全有关的其他管理工作。
![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 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
培训内容:《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经营管理操作流程》
培训时间:2019/7/22
培训笔记:食品安全经营管理操作流程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工作流程。
一,食品采购1、制定食品采购计划。确定采购食品的品种、品牌、数量等相关计划安排。2、选择供货商。要认真查验供货商的主体资格证明,保证食品的来源合法。3、签订供货合同。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特殊时出现食品质量问题时的双方的责任和义务。4、索取食品的相关资料向供货商索取食品的相关许可证、s认证证书、商标证明、进货发票等证明材料,采用扫描、拍照、数据交换、电子表格等科技手段建立供货商档案备查。5、对食品进行查验。具备条件时设立食品检测室,对供货商提供的食品进行检测并做好具体记录。经查验不合格的食品,通知供货商做退货处置。6、每一批次的进货情况具体记录进货台帐。
二,食品储存1、设立食品储存仓库,专门用于存放查验合格的食品,详细记录食品入库信息。食品入库要详细记录商品的名称、商标、生产商、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数量、供货商名称、联系电话等信息。3、按照食品储藏的要求进行存放。食品要离墙离地,按入库的先后次序、生产日期架、生熟分开、摆放整齐、挂牌存放。严禁存放变质、有臭味、污染不洁或超过分保存期的食品。4、贮存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当采用封闭容器。在贮存位置表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5、食品出库要详细记录商品流向。批发销售的情况应建立销售台帐,详细记录购买方的信息,以备查验,6、天天对库存食品进行查验。发现食品有腐烂、变质、超过保质期等情况,要立即进行清理。7、每周对仓库卫生检査一次。确保库房通风良好、干浄整洁,符合食品存放要求。8、变质食品设立专门的仓库或容器进行保管。不得同合格的食品混放在一起,以免造成污染。
三,食品运输1、运输食品时运输工具和容器要清洁卫生,并生熟分开,运输中要防蝇、防尘、防食品污染。2、在装卸所采购的食品时要讲究卫生,不得将食品直接与空中接触3、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当采用密闭容器装运。不得把直接入口的食品堆放在空中或与需要加工的食品原料和加工半成品混放在一起,防止直接入口的食品受到污染。
四,食品销售1、每天对商家销售的食品进行查验。销售人员要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重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确保食品质量合格和食品安全。2、对即将到达保质期的食品,集中进行摆放,并作出明确的标示。3、用于食品销售的容器、销售工具必须符合卫生要求。4、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5、销售散装、裸装食品必须有防蝇防尘设施,防止食品被二次污染。6、批发销售的情况应建立销售台帐备查。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1、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在食品经营中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接到执法部门、生产企业的召回通知,应当立即停止营业,下架封存,做好登记,并及时通知政府监管部门。2、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或供货商,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3、在经营场所向消费者公示召回食品的名称、批号等信息,并安排专人处置消费者退货事宜4、被召回食品・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置并予以封存,做好记录,严禁再次流入市场5、召回及封存食品的情况要及时通知供货商即政府监管部门。6、不合格食品的处置。与供货商有合同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政府监管部门有明确要求的,按照政府部门的通知要求进行处置。7、政府部门命令召回的不合格食品,其召回和销毁处置流程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政府监管部门的通知要求执行。合格食品退换货,下架封存,召回等处置资料,要建立专门的档案进行保管。